月線分析(4)和策略(2)

經過多篇文章,相信策略(1)大家已經知道,第一注11/30,現在等待2019/01/30第二注,所以趁等待期,分享策略(2)

策略(2)會運用策略(1)的(基礎)知識,配合一個恒指(碎形)現象構成
首先介紹這個碎形現象,此形態於由技術分析系統大師Tom Demark公開發表,俗稱(TD需求/供給點)
為方便起見(請自行)google search TD 點定義

策略(2)詳解
a)等待恆指下跌30%,滿足最低波幅條件,(才)使用需求點
b)只用牛市的需求點(綠色箭咀),絕不使用熊市的需求點(紅色箭咀)
c)跌穿牛市的需求點,HIGHER HIGH ENTRY
d)總資金15%

在月線分析(3)和策略一篇中提到,(只)透過統計波幅然後入市,是(低效的)策略,因為波幅是(市場機制)運作的結果,結果由原因引致,
如果原因產生變化,統計結果就變得無意義

為什麼需求點是波幅形成主要原因之一?
需求點這名字已直接解釋,這是一個需求>供給的一個點,當價格下跌碰到需求點,可能會出現反彈甚至反轉,這自然會影響
下跌空間,繼而影響波幅統計結果
另外,在月線分析(3)和策略一篇中也提到,時間週期=天時 ,波幅空間=地利,地=地點,利=有利
所以需求點就是買方較適合(有利)出擊的地點,這地方對於買方(有優勢)

為什麼只用牛市的需求點(綠色箭咀),絕不使用熊市的需求點(紅色箭咀)?
因為熊市賣方佔主導,今時今日40%成交來自衍生工具,沽出後需要獲利就需要平倉,同時所有衍生工具都有時間限制,所以在熊市階段,
應該觀察時間因素,而非熊市的需求點,所以只用牛市的需求點,絕不使用熊市的需求點

為什麼要等待下跌30%?
之前文章曾經提及,恆指已非常成熟,主導者如(機構投資者管)(對沖基金)管理過百億資金,(絕對)不會不應用統計控制風險,所以當由高位下跌30%,主導者透過波幅統計分佈知道下行壓力開始減少,(如無其他特別條件支持),會開始平部分倉位,與此同時,會以牛市的需求點作為其中之目標,鎖定盈利

為什麼要等跌穿牛市的需求點後,HIGHER HIGH ENTRY?
因為(有可能)一瀉如注,所以為降低風險,反映已經有需求,我們等待HIGHER HIGH 入市

為何降低投放資金量?
因為策略(1)是針對初學者而寫的文章,兩次入市訊號,每次(max) 25%,total 50%
現在多了策略(2),如果初學者跟足三個訊號,total 75 %,風險太大,所以,我將(每個)訊號的投放資金量降至max15%,total 45%,確保安全
有(經驗者)可自行調節%,也可以不需要平均分配%,甚至自行決定使用哪個信號

預祝各位聖誕及新年快樂,希望大家喜歡我這個策略(聖誕禮物)

下一篇文章,將會@2019/01/30 =策略(1)第二個訊號日再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Beyond Technical Analysis

Похожие публикации

Отказ от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